7 月 21 日,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卫生健康局通报,截至 7 月 20 日,顺德区累计报告基孔肯雅热确诊病例2158例,主要集中在乐从镇、北滘镇、陈村镇,均为轻症病例。这一数据的出现,让 “基孔肯雅热” 这个原本陌生的词汇,瞬间成为大家关注的焦点。
1、什么是基孔肯雅热?
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、通过媒介伊蚊(埃及伊蚊或白纹伊蚊)叮咬传播的一种急性传染病。

埃及伊蚊
2、传播途径是什么?
白纹伊蚊和埃及伊蚊是本病的主要传播媒介。白纹伊蚊与埃及伊蚊主要孳生在较为洁净的容器积水中,一般在白天叮咬人,活动高峰在日出后2小时和日落前2小时。
伊蚊在叮咬病毒血症期的人或动物后,病毒在蚊虫体内繁殖并到达唾液腺内增殖,经2至10天的外潜伏期再传播病毒。蚊体内的病毒可存活较长时间,甚至终生带毒。
典型症状(潜伏期1-12天,通常3-7天)
- 急起高热:体温迅速飙升至39℃甚至40℃以上,持续高烧不退,部分患者热退后可能再次发热(双峰热),整体发热期相对较短。
- 剧烈关节痛:呈游走性,多累及手、腕、踝、趾等小关节,也可波及膝、肩等大关节,其中腕关节受压疼痛为典型特点。
- 皮疹表现:发病后 2-5 天,80%患者在躯干、四肢伸展侧、手掌、足底及面部出现斑疹、丘疹或紫癜,部分伴瘙痒。
- 其他症状:可伴有头痛、恶心、呕吐、纳差、腹痛等消化道症状,以及畏光、结膜充血或出血、肌肉疼痛、疲劳等。
3、如何预防
个人防护
- 居家:安装纱门、纱窗是最基本的防蚊手段,能有效阻挡蚊子进入室内。对于婴幼儿、孕妇、老年人等免疫力相对较弱的人群,使用蚊帐是个非常有效的防护方法。在室内,还可以使用电蚊拍、灭蚊灯等物理方法灭蚊,这些方法安全环保,不会对人体造成伤害。如果需要使用化学杀虫剂,一定要选择正规产品,并严格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。使用后,要及时开窗通风,散去残留的气味。此外,定期打扫房间,保持室内清洁卫生,也能减少蚊子的藏身之处。
- 户外:穿长袖上衣和长裤,选择浅色衣物,同时,在暴露的皮肤和衣物上涂抹合格的驱蚊剂,按照说明书的要求正确使用,注意避开眼、口、鼻等部位。市面上有多种驱蚊剂可供选择,如含有避蚊胺、驱蚊酯、埃卡瑞丁等成分的产品,都有较好的驱蚊效果。另外,外出活动时,尽量避免前往草丛、树林、河边等蚊子较多的地方。
环境清理
- 定期清理花盆托盘、花瓶、水桶等容器里的积水,哪怕是一点点小水洼,都可能成为蚊子幼虫的 “温床”。对于闲置的水桶、脸盆等,要倒扣放置或妥善存放,避免积水。下水道也要定期疏通,防止污水积聚。如果家中有景观水池、水缸等无法清理的积水,可以投放灭蚊幼药剂,从根源上抑制蚊子幼虫的生长。社区和街道也应加强环境卫生整治,及时清理垃圾,填补坑洼,减少蚊子的栖息和繁殖场所。
4、治疗原则
- 基础护理:多饮水、充分休息
- 症状缓解:体温超 38℃用扑热息痛(对乙酰氨基酚)退烧;关节痛按程度用止痛药物,避免使用阿司匹林及非类固醇抗炎药(可能增加出血风险)。
- 就医提示:出现发热、关节痛、皮疹等症状,尤其是有境外旅居史者,立即到正规医院就诊,主动告知旅居史和蚊虫叮咬史,早期干预可缓解不适。